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劳动部关于颁布《从事技术工种劳动者就业上岗前必须培训的规定》的通知(已废止)

时间:2024-06-23 10:40:5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70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劳动部关于颁布《从事技术工种劳动者就业上岗前必须培训的规定》的通知(已废止)

劳动部


劳动部关于颁布《从事技术工种劳动者就业上岗前必须培训的规定》的通知
1995年6月11日,劳动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劳动、教育管理机构,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部、总后勤部司令部、工厂管理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劳动局:为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发展职业培训,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八条“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的规定,劳动部制定了《从事技术工种劳动者就业上岗前必须培训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确定了首批实行《规定》的五十个技术工种目录,现颁布施行。

附:从事技术工种劳动者就业上岗前必须培训的规定
第一条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发展职业培训,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就业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并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技术工种,是指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工种(职业)。
技术工种目录由劳动部确定并颁布。
第四条 对从事技术工种劳动者进行的培训,必须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工人技术等级标准或岗位规范的要求进行。
从事技术工种的学徒,其培训期限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所规定的培训期执行。
从事技术工种的转岗、转业人员,其培训期限应按岗位规范要求确定。
第五条 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就业训练中心及各类职业培训实体的毕(结)业生,培训期满的学徒和转岗、转业的人员,经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鉴定(考核),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或岗位合作证书方可就业和上岗。
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知识的培训、考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 职业介绍机构和用人单位,在推荐、办理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就业或上岗的有关手续和订立劳动合同时,必须按照本规定执行。
第七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职业介绍机构、用人单位以及职业培训实体执行本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八条 对违反上述规定的职业介绍机构、用人单位和职业培训实体,劳动行政部门应提出警告并责令改正。
第九条 对违反上述规定擅自招收、录用未经培训和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人员的用人单位,劳动行政部门应提出警告并责令改正;逾期不改的,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十条 本规定自颁发之日起施行。
首批实行《规定》的50个技术工种目录
机械行业:12
钳工、车工、镗工、铣工、磨工、铸造工、锻造工、电焊工、气焊工、电工、模样工、 热处理工
建设业:4
混凝土工、起重机驾驶员、塔式起重机驾驶员、电梯安装维修工
交通业:2
汽车维修工、汽车驾驶员
电子工业:6
无线电机械装校工、无线电装接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计算机调试工、计算机文字 录入处理员、无线电调试工
内贸行业:5
制冷设备维修工、家用电热器与电动器具维修工、办公设备维修工、眼镜验光员、熟食 制品加工工
农业:2
乳品检验工、农机修理工
矿山采选业:2
爆破工、瓦斯检查工
技术监督行业:3
长度量具计量检定工、衡器计量检定工、食品检验工
兵器工业:2
摩托车调试修理工、火炸药理化分析工
新闻出版行业:4
自动照相排版工、电子分色工、印刷机械维修工、印刷电器维修工
其他:8
中式烹调师、西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西式面点师、餐厅服务员、美容师、美发师、 按摩师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办法》的决定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办法》的决定

(2004年6月4日甘肃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甘肃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决定对《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办法》作如下修改:

一、删去第十七条第二款。

二、第二十一条修改为“依法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的煤炭企业,有权销售本企业生产的煤炭;外省煤炭企业在我省设点销售煤炭,应当纳入全省煤炭销售、运输管理。”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广州市乡(镇)财政管理试行办法

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


广州市乡(镇)财政管理试行办法
广州市人民政府



为促进本市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调动乡(镇)政府组织财政收入、管好财政支出的积极性,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乡(镇)财政的决定精神以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的实际制订本办法。
一、市属各县、白云区、天河区、芳村区、海珠区、黄埔区(以下简称区),建立乡(镇)财政必须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正确处理国家与地方、全民与集体,以及国家、集体、群众之间的关系。各乡(镇)财政机构是国家财政部门的组成部分,又是乡(镇)财政管理
机构,受乡(镇)政府和县(区)财政部门的双重领导,负责统管国家财政和乡(镇)财政的收支,行使财政管理和财政监督职能,各级主管部门应当积极支持乡(镇)财政的工作。
二、乡(镇)财政的职责范围
(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国家税收法规和各项财务制度,遵守财经纪律。
(2)负责组织与管理乡(镇)级财政范围内的各项财政收支,以及乡(镇)政府各项预算外资金和国家规定的自筹资金的筹集、分配和组织管理工作。
(3)协助乡(镇)企业建立和健全各项财务会计制度,研究生财、聚财、用财之道,搞好经营管理。
(4)严格执行国家财政预、决算制度。按期编制预、决算,报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并报县(区)人民政府批准。
三、乡(镇)财政的收入由国家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和自筹资金组成;乡(镇)财政的支出也相应由国家预算内部分、预算外部分以及乡(镇)政府用自筹资金安排的各项支出组成。收支的划分,必须正确处理县(区)财政与乡(镇)财政之间的关系,具体收支范围,由各县(区
)人民政府根据财政部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作出规定。
四、乡(镇)财政的管理体制,可实行以下形式:定收定支、收支挂钩,总额分成,一年一定;定收定支,收入上交,超收分成(或增长分成),支出下拨,超支不补,结余留用,一年一定;定收定支,收支包干,定额上解(或定额补助)一定几年。选用哪种管理形式,由各县(区)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五、实行县(区)和乡(镇)财政分级包干后,由市财政转借和下拨的各种周转金和各项专款不作为包干基数包给乡(镇)财政,但乡(镇)财政有权监督和管理这部分资金的分配、使用和回收。
六、国家预算内资金的使用,必须按照国家财政的有关规定安排,如有结余,可结合预算外资金和自筹资金,由乡(镇)政府统筹安排,但应分别记帐和结算,并向市、县(区)财政部门报送有关报表。对于从事乡(镇)财政工作的专职干部,市、县(区)各级财政部门应定期组织培
训和业务学习。
七、乡(镇)财政不设立乡(镇)一级金库,库款的解缴和拨付仍按现行的办法执行。
八、各县(区)应按照乡(镇)规模大小和经济情况设置财政所。每个乡(镇)财政所按人口密度和经济状况、财政任务配备专职干部。具体人员编制,由县(区)编制部门核定。
九、建立乡(镇)财政后,由于政策调整、发生自然灾害等因素,而对各乡(镇)财政收支影响较大的,除有规定外,一般不再调整乡(镇)的收支基数和专款结算。农业税减免指标仍由各县(区)财政部门掌握,以便于调剂,但不搞平均分配。
十、各县(区)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实施办法,并抄送市财政局备案。




1986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