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内蒙古自治区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规定

时间:2024-06-28 04:40:2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712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内蒙古自治区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规定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内蒙古自治区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规定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1985年6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1985年6月27日公布)


第一条 为了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各族妇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抚育培养儿童健康成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其它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责任。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各级妇女组织、各企业事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都负有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责任。
第三条 对于侵犯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每个公民都有权依法向有关单位提出检举、揭发和控告,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组织对于侵犯本单位或本辖区内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行为的检举、揭发和控告都应受理,如果推拖不管,
应追究单位领导人的责任。
第四条 要大力宣传宪法和法律关于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各项规定,以经济的、行政的和法律的手段,同侵犯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各民族妇女要做到自尊、自爱、自重、自强,要尊老爱幼,要学习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
益。
第五条 保障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要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在招生、招工、提干、提职、评定职称、分配住房、劳动报酬、承包土地、草场和其它劳动生产项目及财产继承等方面,要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不得做出对
妇女有任何歧视性的规定;并优先照顾少数民族妇女、儿童的利益。
要尊重少数民族妇女的风俗习惯。要特别注意保护少数民族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并要在少数民族妇女中培养各级干部和各种专业技术人才。
第六条 要积极支持、扶植以妇女为主体的专业户、重点户和第三产业等的建立和发展,保护妇女的一切合法经济利益。
第七条 保护妇女婚姻自由的权利,严禁下列妨害婚姻自由和家庭关系的不法行为:
(一)包办、买卖婚姻和借婚姻索取或骗取财物;
(二)干涉丧偶妇女再婚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三)收养童养媳;
(四)“第三者”插足破坏他人婚姻家庭。
第八条 结婚、离婚和复婚要履行法律手续。婚姻登记机关和办理婚姻登记的工作人员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内蒙古自治区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补充规定》和婚姻登记办法的规定办理。
第九条 一切部门和单位要认真执行国家在劳动保险、劳动保护、计划生育、妇女、儿童福利待遇等方面的规定,不得制定违反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的办法和措施。
第十条 不得歧视、虐待、遗弃生女孩和采取节育措施及无生育能力的妇女。
第十一条 不得歧视虐待盲、聋、哑、呆傻、精神病和其它有残疾的妇女、儿童,不得歧视、虐待孤寡老年妇女,其家庭和有关社会福利组织要妥善安置。
第十二条 发展儿童学前教育。发展民族托幼事业。支持、鼓励集体和个人兴办托幼园所、儿童游乐场所。
第十三条 严禁下列侵犯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一)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妇女;
(二)引诱、容留、强迫妇女卖淫;
(三)拐卖、拐骗妇女和儿童;
(四)溺婴、弃婴和残害婴幼儿,以及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行为。
第十四条 对侵犯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行为,触犯刑律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须送劳动教养的,按《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办理;应给予行政处罚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属于
民事性质并在人民法院立案的,由人民法院处理;不属上述处理范围的,由当事人所在单位、基层人民政府或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处理。
第十五条 政法机关和有关部门,对侵犯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查处,不得搪塞、推诿;对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第十六条 对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做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要给予表彰。
第十七条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可以依据本规定的原则,结合本旗的实际情况,由自治旗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制定变通的或补充的规定,报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85年6月27日

农业部关于印发联合国大会通过禁止在公海使用大型流网决议的通知

农业部


农业部关于印发联合国大会通过禁止在公海使用大型流网决议的通知
农业部


(一九九○年十一月十日)


在1989年联合国大会第四十四届会议上,澳大利亚等19个国家的代表团,就禁止在公海使用流网作业的问题进行了为期六周的协商,达成了一致性的决议,并在同年12月22日第八十五次全体会议上通过。我国代表投了赞成票。
决议呼吁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在保护和管理海洋生物资源上加强合作,要求有关专门机构,紧急研究大型流网作业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并立即采取行动,逐步减少流网捕鱼活动,到1992年6月30日暂禁所有大型流网作业。
为履行联合国大会的决议,我部决定停止审批发展公海大型流网渔业项目;已经审批的,将按照联合国大会决议规定,届时停止使用大型中上层流网作业。现将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决议印发给你们,请各有关单位在对外商谈渔业合作、发展远洋捕捞渔业中,注意执行本决议。


(1990年3月15日,联合国大会,A/RES/44/225)


第四十四届会议
议事日程82(F)项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决议
〔第二委员会的报告(A/44/746/Add.7)〕
44/225 大型中上层流网作业及其对
世界海洋中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
联合国大会,
注意到许多国家受到使用大型中上层流网增多的干扰,流网总长达到或超过30英里(48公里)可用来捕捞世界海洋中公海的海洋生物资源。
注意到大型中上层流网作业是利用单网片或多网片结合,借助了浮子、沉子,使网衣或多或少地保持垂直,让其漂浮在水面或水中以缠住鱼类的一种作业方式,它被广泛地认为是对有效地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如高度洄游性和溯河性鱼类、鸟类及海洋哺乳动物产生威胁的、毫无选择性、
极其浪费的捕捞方法。
提醒注意本决议未提及沿岸水域传统的小型流网作业的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这些流网作业为维持其生活及经济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表示关注:除了主要捕捞对象的鱼种外、世界海洋中非主要捕捞的鱼类、海洋哺乳动物、海鸟和其他海洋生物资源都可能被正在使用的或那些丢失的或者抛弃不用的大型中上层流网缠住,其纠缠的结果,这些渔获物经常不是受伤就是遭到捕杀。
认识到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以及其他公海海域有1000多艘渔船使用大型中上层流网。
还认识到为保护和管理海洋生物资源而采用任何受规章限制的措施,应重视现有的最好的科学数据和分析。
忆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详尽阐述的有关原则。
肯定地说,根据公约有关条款,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均有义务为保护和管理公海的生物资源进行全球性或区域性的合作,并负责或与其他国家合作采取一些本国需要的资源保护措施。
忆及,根据公约的有关条款,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均有责任保证海洋生物资源得到保护和管理,以及保护和维护其专属经济区内的海洋生物环境。
注意到特别是沿海国及有捕鱼利益国对于过度开发邻接沿海国专属经济区的公海的海洋生物资源可能对这些区域的同一资源产生的不利影响的严重关注,也注意到根据公约的有关条款在这方面进行合作的责任。
进一步注意到南太平洋论坛及南太平洋委员会的国家由于认识到海洋生物资源对南太平洋地区人民的重要性,要求停止在南太平洋的这种捕捞作业并施行有效的管理方案。
注意到1989年7月11日在基里巴斯塔拉瓦由南太平洋论坛第二十届会议通过关于这一问题的宣言和1989年11月24日在惠灵顿由南太平洋各国和公约区通过关于在南太平洋禁止流网作业的禁令。
注意到国际社会的一些成员已开始为直接评估大型流网作业的影响而进行合作实施监督计划。
认识到国际社会的一些成员已对区域性的关注作出反应,在一些地区采取行动减少流网作业。
1.呼吁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特别是那些有捕鱼利益的,要在保护和管理海洋生物资源上加强合作;
2.呼吁所有那些与大型中上层流网作业有关者与国际社会,特别是与沿海国及有关国际和地区性组织进行全面合作,加强搜集和共同使用统计正确的科学数据,以便继续对该作业方式的影响进行评估,保证世界海洋生物资源受到保护;
3.建议国际社会的所有有关成员,特别是地区性组织内部的成员,在1991年6月30日前,继续考虑,回顾现有的关于大型流网作业影响的最好的科学数据,并根据需要制定出进一步的合作管理和监测措施;
4.还建议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国,牢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条款中所反映的地区性组织以及地区和双边合作在保护和管理海洋生物资源方面的特殊作用,同意以下办法:
(a)1992年6月30日前,应强行暂禁所有大型流网作业,同时应懂得,不能在一个地区实施这一措施,否则,如果实施,也会被解除,国际社会中与该地区渔业资源利益相关的各方,应共同做出统计正确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措施,防止此类作业对该地
区产生不可接受的影响,保证该地区海洋生物资源得到保护;
(b)作为一项临时性措施,应立即采取行动逐步减少大型流网在南太平洋地区的捕鱼活动,到1991年7月1日止停止这一活动,直到有关成员对南太平洋的长鳍金枪鱼资源进行适当保护和管理为止;
(c)在本决议之第4条(a)款的情况下,应对这一措施进行检查,应立即制止大型流网作业在北太平洋公海及太平洋外的其他所有公海的进一步扩张;
5.鼓励那些邻接公海有专属经济区的沿海国采取适当的措施,并在收集和提交有关其专属经济区内流网作业的科学情报上进行合作,重点为保护公海内的海洋生物资源而采取措施;
6.要求专门机构,特别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其他合适的机构和联合国系统的组织和署,以及各地区渔业组织和地区内的分支,紧急研究大型流网作业及其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并向秘书长报告其观点;
7.请秘书长提请国际社会的主体成员、政府间组织、与经社理事会保持磋商的非政府组织,以及拥有海洋生物资源方面专业人才的基础好的科研机构,注意本决议;
8.请秘书长在第四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交一份关于本决议执行情况的报告。
第85次全体会议
1989年12月22日



1990年11月10日

关于外地单位在广州市设立办事机构的规定

广东省广州市政府


关于外地单位在广州市设立办事机构的规定
广州市政府


(一九九○年九月十四日广州市人民政府颁发)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外地单位驻广州办事机构的管理,更好地发挥外地驻广州办事机构的作用,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府〔1982〕202号文件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外地单位在广州市辖区内设立的驻广州办事机构(不包括外国以及港、澳、台地区和“三资”企业在广州设立的办事机构)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广州市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以下称广州市经协办)是外地单位驻广州办事机构的管理部门,负责本规定的贯彻实施。

第二章 机构的设立及其工作范围
第四条 驻广州办事机构的设立,分为驻广州办事处、驻广州联络处和驻广州联络组。设立办法如下:
(一)国务院部委、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市、沿海开放城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及本省、海南省的地级市的人民政府,在广州市可设立一个办事处。
(二)除本省和海南省外,各地区行政公署、地级市及本省和海南省各县的人民政府、国内大型工矿企业(不包括一般企业),原则上在广州可设立一个联络处。
(三)不属于上述(一)、(二)款范围,本省和海南省各县原经县以上人民政府同意,省外原经行政公署或地级市以上人民政府同意,现当地人民政府仍认为有必要,且在一九八九年十月底以前已在广州挂牌、有固定办公地方、在银行开设了帐户、已办领暂住户口的驻广州机构可补
办手续,允许设立联络组。
(四)边远和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经批准可设立办事机构。
第五条 外地驻广州办事机构应实行统一规范的名称。
根据本规定第四条第(一)款设立的驻广州办事机构,统称“驻广州办事处”。
根据第(二)款设立的驻广州办事机构,统称“驻广州联络处”。
根据第(三)款设立的驻广州办事机构,统称“驻广州联络组”。
第六条 原已设立的外地省一级的外贸驻广州办事处,名称可不变。
第七条 外地驻广州办事机构的工作范围:
(一)搞好地区间的工作联系和经济联络,发展地区间经济技术协作。
(二)推进外引内联,寻求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为引进国内外的资金、技术、人才、物资和管理经验牵线搭桥,促进合作项目的落实,巩固和发展合作关系。
(三)抓好信息工作,为所属上级单位及时交流、传递国内外的经济、科技、文化和市场等方面的信息。
(四)负责管理所辖的驻广州的机构和企业。

第三章 机构的设立和审批
第八条 申请设立驻广州办事机构的条件:
(一)申请者必须是本规定第四条规定的单位;
(二)必须有驻广州办事机构的专职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通讯设备。
第九条 机构设立的审批程序:
(一)申请设立驻广州办事处的单位,须凭当地人民政府的公函(附编制部门批件)或国务院部委级单位公函,向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申报,经编制部门审核后,由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批准。
(二)申请设立驻广州联络处的单位,须凭当地行署、地级市人民政府或本省和海南省县级人民政府公函(附编制部门批件),国内大型工矿企业凭上级主管单位的公函,并由其上一级驻广州办事机构签署意见,向广州市经协办申报(其上一级未设驻广州办事机构的,直接向广州市经
协办申报),经编制部门审核后,由广州市经协办批准。
(三)申请补办手续设立驻广州联络组的单位,须凭主管单位和县以上人民政府的公函,由其上一级驻广州办事机构签署意见后,报广州市经协办审批。
第十条 驻广州办事机构经批准后,由广州市经协办发给《登记证》,方可挂牌开展工作。

第四章 机构的管理
第十一条 本规定第四条第(一)款的单位设立的驻广州办事处,其编制人员均入广州市常住集体户口,人数一般在二十人以内。其他驻广州办事机构的编制人员一律申报暂住户口,领取《暂住证》。
第十二条 外地单位驻广州的办事机构一律不得经商。
第十三条 外地驻广州办事机构定员内的人员可由当地派出,亦可在有广州市常住户口的人员中录用。其他人员原则上应按规定在有广州市常住户口的人员中聘用。确需招聘非本市人员的,须经广州市劳动局批准。
第十四条 外地驻广州办事机构必须接受广州市有关部门的管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违反者,依法查处。
第十五条 外地驻广州办事机构的办公地点和负责人的变动,应报广州市经协办备案。机构需要撤销的,应书面报广州市经协办承办。
第十六条 外地驻广州办事机构需在广州建房、购房、租房和申请设立银行帐户、报装电话,应持广州市审批机关同意设立办事机构的文件到有关部门申请办理。无上述文件的,有关部门不予受理。
第十七条 经批准设立的外地驻广州办事机构应按规定缴纳有关费用。如使用一九八五年七月一日以后的常住人员户口指标的,还应按规定缴纳城市基础设施增容费。
第十八条 凡外地在广州开办的企业,经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领有营业执照的,须归口该地驻广州办事机构统一管理。该地尚未设立驻广州办事机构的,由广州市经协办管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对不符合本规定,未经批准而设立的驻广州办事机构,限于一九九○年十一月底前撤销;对逾期不撤销的,公安部门应注销其暂住户口。
第二十条 本规定授权广州市经协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广州市人民政府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日颁布的《关于外地单位在广州市设立办事机构问题的意见》(穗府〔1984〕86号)和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七日颁布的《关于外地单位在广州市设立办事机构的补充通知》(穗府〔1986〕68号)同
时废止。



1990年9月14日